长江之畔,大学之城,洪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与新知交融的独特气息。从天兴洲的田园牧歌到街道口的都市霓虹,从石牌岭的烟火滋味到洪山实验室的科研匠心,这里既是千年文脉的延续,也是时代潮流的浪尖。洪山融媒新开辟《洪山文脉寻踪》专栏,将循着历史的脉络,探访洪山九大坐标,以笔墨勾勒旧貌新颜,以镜头记录城野斑斓。2025年国庆佳节,邀您共赴洪山,在古今碰撞中邂逅诗意,在烟火繁华中安放身心——于此,见天地,见生活,见未来。第9期——《天兴洲:穿越八百年,遇见洪山的另一种模样》。
洪山文脉寻踪之天兴洲
长江中游,烟波浩渺处,一叶绿洲如远古游动的中华鲟,静卧于波涛之间——这便是天兴洲。八百年江沙沉积,岁月在此一笔一画写下“天然形成,自然兴盛”的注脚。清同治年间,“添新洲”之名悄然褪去,天兴洲以绿意之名重生,成为武汉江心的一枚翡翠。其南北宽约两公里,东西绵延十三公里,四面环水,宛如被时光遗忘的桃源秘境。
天兴洲的形成,源于长江泥沙千年奔流的馈赠。她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长卷,洲头可见长江中流击水、一分为二的壮阔,洲尾则似有汉江与长江翻腾合一的豪迈。这里曾扼守水路要冲,是水师巡防要地,更因“东窄西阔,可藏舟师”成为军事据点。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而今她是飞鸟的天堂、绿野的乐章,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栖息地,236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初春,黑鹳与东方白鹳翩跹起舞;深秋,中华秋沙鸭掠水而过,羽翼划开江面,漾起圈圈涟漪。
这里四季皆成画卷——春来,五千亩油菜花如金涛翻涌,淹没了沙洲,撞入游人怀抱。暖风过处,花香袭人,仿佛大地的呼吸都染上蜜意。夏日,绵延数公里的银色沙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江水轻吻岸线,芦苇摇曳生姿。孩子们追逐浪花,恋人们漫步夕晖,天地在此刻温柔相接。秋至,高粱红遍,如同一场大火烧向天际,与落日霞光交相辉映。整齐的农机徐徐收割,机械光影在田野间叠成诗行。冬临,江水退去,滩涂如镜,候鸟驻足,留下串串爪痕,宛如自然写给大地的情书。
天兴洲更是一座活的农耕博物馆。因洲体为江水冲积而成,沙质土壤孕育出滋味独特的农产品。天兴西瓜堪称一绝——瓜皮翠绿似玉,瓜瓤鲜红欲滴,一口咬下,清甜汁液溢满唇齿,似饮甘露。香瓜馥郁诱人,香气可飘数里,成熟时黄绿相间,宛如翡翠鎏金。韭菜黄嫩绿透光,柔嫩无渣,是江城老饕心中的至味。此外,包菜清甜、苋菜软糯、香瓜沁心,每一种滋味都带着长江水汽的润泽和阳光温度的沉淀。农人依循古法,循季而作,保留着最淳朴的种植智慧。1998年洪水后,村民迁居江南绿岛小区,却仍守望故土,延续“洲上耕耘、洲外生活”的乡愁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依靠每日渡轮往来,摆渡的是生计,也是世代不曾割裂的眷恋。
2009年底,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作为世界领先的公铁两用桥正式通车,标志着天兴洲依靠轮渡出入的时代步入历史。绝大多数村民自此安居于江南绿岛小区,在城市中扎下了新根。与此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在周末与假期涌入天兴洲,将这座位于三环线上的江心绿洲,视为逃离喧嚣、寻找诗意的“城市后花园”。在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天兴洲持续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促进农业、旅游与新兴业态深度融合。通过积极招商引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进新华集团建设现代化停车场,新增停车位与充电桩,有效改善交通配套,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若你来此,可漫行于以“泰”字为核心的福寿康宁路网,感受命名中寄托的美好寓意。矗立洲头——放眼望去,长江浩荡,天兴洲大桥如钢铁长虹横跨碧波,火车与汽车并行穿梭,是现代工程与自然奇观的壮丽对话。每年春秋,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捕捉大江分流、百鸟翔集的天籁画面。
春看油菜花海,秋赏高粱红浪,夏日沙滩嬉戏,冬季观鸟静思——天兴洲的四季皆可入画。你可在农家的带领下采摘瓜果,尝最新鲜的田园风味;可露营洲滩,枕星河入梦,听江声入耳;亦可骑行环洲绿道,穿梭于林场与湿地之间,感受江风拂面的自由。
2025年新开辟的低空飞行示范基地,正在为这片绿洲添上现代翅膀。动力三角翼、旋翼机腾空而起,让人得以如飞鸟般俯瞰全洲——那条“游动的中华鲟”在脚下舒展,油菜花田如金毯铺展,长江如带绕洲轻舞。未来,这里还将成为武汉“天空之城”低空交通网的关键中继站,连接城市与远方。
天兴洲,承载着八百年历史厚重,更焕发着生态与人文的交融生机。她如一页浮于江心的绿笺,等待你的脚步写下新的诗行。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邓洲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