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大学之城,洪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与新知交融的独特气息。从天兴洲的田园牧歌到街道口的都市霓虹,从石牌岭的烟火滋味到洪山实验室的科研匠心,这里既是千年文脉的延续,也是时代潮流的浪尖。洪山融媒新开辟《洪山文脉寻踪》专栏,将循着历史的脉络,探访洪山九大坐标,以笔墨勾勒旧貌新颜,以镜头记录城野斑斓。2025年国庆佳节,邀您共赴洪山,在古今碰撞中邂逅诗意,在烟火繁华中安放身心——于此,见天地,见生活,见未来。第8期——《古泉不息,烟火常新》。
洪山文脉寻踪之卓刀泉寺
千年泉水不息,见证关公忠义与当代繁华交融。
有人做过统计,全球约有4万余座关帝庙,而与关羽和偃月刀相关的泉水,仅此一处——便是洪山区的“卓刀泉寺”。
△图源@种花家的大白兔
关公,即桃园三结义中的关羽,后世尊为“关圣帝君”。相传早年他在洪山以刀斫石,石裂泉涌,清冽甘甜,故名“卓刀泉”。一千多年来,这里始终是人们凭吊关公、追寻历史的一处胜迹。
1
一刀斫清泉,千年流不绝
据史料记载,这口古井开凿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之际,关羽率军驻扎于此。时逢大旱,炎炎烈日下士兵口渴难耐,军心浮动。关羽情急之下,挥动八十三斤青龙偃月刀斫向山石。数刀之后,清泉喷涌,官兵欢呼,士气大振。后人便在此砌井纪念,取名“卓刀泉”。
△图源@种花家的大白兔
关羽之所以能“斫石成泉”,除了凭借青龙偃月刀之神力,更因他是“武曲星”下凡,英武非凡。传说中,这把宝刀锻造于月圆之夜,淬以龙血,故得“青龙偃月”之名,天下无双。
无论传说如何,这口泉井真实存在,至今仍在。碑文记载:“斯泉冬温夏洌,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疗疾。”
△图源@种花家的大白兔
唐代此处已是游览胜地,宋代始建佛寺,清咸丰八年湖北巡抚胡林翼主持重建,形成以泉为中心的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群,设有桃园阁供奉刘关张三人塑像。
△图源@因观而照
△图源@大风
可惜抗战时期,寺院遭日寇焚毁。现存建筑为1916年重修基础上修复而成。经多次整修,如今井水清澈,“卓刀泉”三字清晰可见,大殿、禅堂等也修缮一新。1991年,多方共同筹建洪山首座公园——卓刀泉公园,于1993年正式开放。
△图源@速写武汉
△图源@林木木
如今,卓刀泉寺已成为融合关公文化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标,声名远播。现在,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卓刀泉寺写生,在古刹清幽的氛围中描绘千年风韵。
2
古寺烟火共生,舌尖江湖相遇
而依寺得名的卓刀泉南路,北起珞喻路,南至南湖北路,全长2710米。原为乡村土路,1972年因修建湖北省肿瘤医院扩建,1983年正式更名为卓刀泉南路。
△图源@种花家的大白兔
如今的卓刀泉南路,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焕发着时代的活力。这里不仅延续着千年文脉,更孕育出闻名武汉的烟火天堂——虎泉夜市。每当夜幕降临,璀璨灯火与人声喧嚣交织,唤醒了整条街的热闹与生机。
△图源@木zili
位于虎泉夜市的“天堂寨吊锅”和卓刀泉寺正对面的“大树底下”美食摊,吸引无数食客前来打卡。“大树底下”的干锅小龙虾堪称一绝,配料丰富,红薯条、基围虾、黄瓜条等满满一锅,麻辣鲜香,叫人欲罢不能。
△图源@有言不甜
“天堂寨吊锅”同样不容错过,柴火鸡鲜嫩浓郁,粉糯土豆吸饱汤汁,生蚝、灌汤包等各式美食应有尽有,鲜香四溢、回味悠长。
△图源@Jind
这里还有备受追捧的“孟记牛肉拉面”——卓刀泉常年排队王。所有面条都由师傅现场手工制作,劲道有嚼劲儿。汤底的红油香而不辣,咸淡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除了经典的牛肉,还有牛肚、鸡蛋、干子等配料,样样都很赞。
随着地铁2号线、雄楚大道BRT及地铁11号线的陆续开通,卓刀泉南路交通愈发便捷,历史街区与现代生活完美相融。目前,正依托虎泉特色商业街,积极推进虎泉创客街区建设,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3
泉脉延伸处,皆是好时光
卓刀泉南路,是一条被泉水书写传奇的道路。它见证过关公横刀立马的豪情,聆听过古寺晨钟暮鼓的禅意,滋养过无数学子的青春梦想,如今更承载着城市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在这里,历史从未尘封,而是如泉水般流淌不息,生长于绿荫之中,跃动在街巷之间。漫步于此,既能触摸武汉深层的文化基因,也可感受一座城市如何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
图源丨网络平台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