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大学之城,洪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与新知交融的独特气息。从天兴洲的田园牧歌到街道口的都市霓虹,从石牌岭的烟火滋味到洪山实验室的科研匠心,这里既是千年文脉的延续,也是时代潮流的浪尖。洪山融媒新开辟《洪山文脉寻踪》专栏,将循着历史的脉络,探访洪山九大坐标,以笔墨勾勒旧貌新颜,以镜头记录城野斑斓。2025年国庆佳节,邀您共赴洪山,在古今碰撞中邂逅诗意,在烟火繁华中安放身心——于此,见天地,见生活,见未来。第6期——《梨园漫行:邂逅东湖畔的时光叠影》
洪山文脉寻踪之梨园
在东湖西北岸,有一处被时代精心雕琢的宝地——梨园。这里曾是果香四溢的五百亩梨园,如今已成为武汉最具活力的文旅胜地之一。
漫步于此,既能感受东湖的潋滟波光,又能体验现代都市的繁华喧嚣,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正在徐徐展开。这里没有戏曲舞台的锣鼓喧嚣,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现代活力——这里是洪山区梨园街道,一片依东湖而生、因路网而兴、借规划而旺的滨湖城区。
名为“梨园”,并非源于戏曲文化,而是因为这里曾是一片真实的果园。据记载,这片位于东湖西北岸的果园占地五百余亩,广植梨树及其他名贵花木,“梨园”因此得名。这里更因开国领袖毛泽东曾44次下榻而增添了一抹红色记忆,东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梨园街道的前身“红旗街”,诞生于改革开放初年,其名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寓意奋发图强、努力拼搏。2009年,街道重组,新的办事处因辖内这一重要历史地理标识而定名为梨园街道,替代了1981年所设立的“红旗街”之名。而“梨园”一名,虽巧合于唐代戏曲文化之名,实则源于本地果木园林之实。其间变迁,折射出城市发展与文化更迭的轨迹。值得一提的是,梨园街还是洪山区面积最小的街道,辖区面积仅占全区的1.7%,却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创造了不凡的发展成就。
如今的梨园街道,已成为洪山区面积最小却发展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依托“一圈两轴三区四大支柱”规划,这里聚合电力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休闲娱乐文体化和生态居住于一体,成为东湖边的一方勃兴之地。
岳家嘴,作为梨园街的核心区域,更成为武汉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务高地。其名相传与民族英雄岳飞相关,或因岳家军曾在此驻守而得名,历史底蕴深厚。从古代的小村落和军事据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发展期,再到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带来的发展机遇,岳家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城中村综合改造、地铁4号线和8号线的建设,以及2009年武汉市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原“红旗街”迁至梨园地区并更名梨园街道,共同推动了这个区域的腾飞。
今日的岳家嘴,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铁4号线与8号线在此交会,为这片区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完善的交通设施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此汇聚。沿欢乐大道建设的生态居民区与沿徐东大街发展的商务区相得益彰,形成“龙型经济带”的发展格局。这里已聚集700余家中外企业,包括5家世界500强区域性总部和40余家大型国企和知名金融企业,成为武汉重要的电力金融产业集聚区。
商业的繁荣让岳家嘴成为繁华的代名词。麦德龙、岳家嘴春树里购物广场等商业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周边商圈的不断发展也对岳家嘴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龙湖集团进驻武昌滨江商务区、华润万象生活接手长江中心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岳家嘴的商业档次和消费水平。从日常的生活用品到时尚的潮流单品,从美味的餐饮美食到休闲的娱乐活动,这里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城市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断刷新着岳家嘴的城市天际线。山河大厦以其近300米的高度,成为了岳家嘴的商务办公地标。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驻,这里汇聚了金融、科技、商务等各类产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
从梨园春色到岳家嘴车流,从历史传说到产城融合,梨园街以小巧之域,承载厚重过去与蓬勃今朝,实现了现代都市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漫步梨园街道,游客可在白天欣赏东湖的潋滟波光;傍晚时分,登上岳家嘴立交桥,看车流如织、华灯初上;夜晚则能融入商圈的热闹氛围,品尝美食、选购商品。这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街道,正以独特的魅力迎接八方来客,邀请人们在此感受时光流转,体验城市变迁,共创美好未来。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廖宇智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