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建成支点——街乡书记访谈》| 对话珞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毅

2025-05-07 11:13   洪山大学之城  

省委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要求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洪山有条件、有优势,完全能够、而且应该担当更大使命,作出更多贡献,为武汉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提供关键支撑。

“洪山大学之城”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牢记嘱托、建成支点——街乡书记访谈》,专访我区10个街道(乡)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展现我区在支点建设中的亮点举措,在全区上下营造干字当头、奋楫争先,加快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的浓厚舆论氛围。

1.省委立足“建成支点”,赋予武汉“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新定位,区委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珞南街道如何在支点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

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部署,落实市委“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重要要求,区委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我们将坚定不移把珞南发展放在省市区支点建设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贯彻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安排,知责担责、敢为善为,坚持“以城兴产、以产聚人”,充分整合辖区内高校资源,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和现代商贸产业,以“活力街区”助推高能级大学城区。

结合发展规划,我们计划实现“两个一”目标,即“一个枢纽激活老牌商圈”“一条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打造高校资源转化高地”。

“一个枢纽激活老牌商圈”即围绕地铁2号线、8号线、11号线换乘枢纽“街道口”,整合现有商业资源与文化元素,重点引入金融科技、跨境商务等特色业态,逐步将街道口片区打造为功能复合、业态多元的区域消费中心,提升居民消费体验与商务服务水平。

“一条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打造高校资源转化高地”即依托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科优势,以理工云创城、珞珈创意园、华师大学生创业中心等载体为平台,聚焦数字创意、文化IP孵化等领域,推动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力争培育一批高成长科技企业,逐步构建具有珞南特色的创新产城生态。

2.要实现刚才提到的目标,珞南街道哪些具体举措能够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省市区工作要求,珞南街道以“项目+融合+民生”三维驱动,深度挖掘高校集聚、商圈繁荣、治理创新的独特优势,以项目建设夯实根基、校地融合激发动能、民生服务优化环境,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大学之城建设贡献“珞南智慧”。

项目引擎全速运转,筑牢区域发展底盘。始终摆正服务姿态,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协调解决建设难题,以“管家式”服务助力项目落地。龙湖御湖境、绿城桂湖雲翠、中建福地星城二期等高品质住宅项目加速推进,珞珈国际、匠心城中航大厦等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楼宇入驻率均突破80%,区域发展基础持续筑牢,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科创优势加速释放,擦亮创新发展名片。深耕“校区—园区—街区”联动模式,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累计建成产学研平台15个,市级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6家,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融合发展。理工大先进材料实验楼、理工云创城建成投用后,创新街区入驻率跃至90%,形成“楼上研发、楼下转化”的科创生态。理工云创城引入麦立强教授纳米实验室等“硬核”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实现高校资源与区域产业“双向奔赴”。

服务网络持续织密,共享校地协同红利。以创新基层治理为抓手,构建片区党建联盟,实施社区书记结对共建机制,深化校地资源双向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闭环,为高能级大学之城建设增添活力。针对青年人才需求,在党群服务中心开通大学生专窗,集成留汉政策“一站式”咨询服务,助力高校人才扎根发展。在街道口片区,打造融合创新孵化、文化体验、便民服务的“15分钟生活圈”,推动辖区居民与师生共享校地协同发展成果。

3.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如何全力推进支点建设,珞南街道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市部署要求,加压奋进、埋头苦干,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围绕楼宇经济、大学之城建设、科创融合三大领域,聚焦特色化、精细化、联动化发展,重点推进以下创新举措:

楼宇经济:深化“一楼一品”特色化运营

通过“街道-楼宇-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及“一企一策”服务,实现产业精准集聚与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楼宇分类引导,依托27座楼宇资源,重点培育星光时代、学府鑫苑等已形成水利水电、基金金融等特色产业的楼宇,精准对接辖区医疗、科研等资源,动态更新“楼宇招商地图”;推动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依托学校科教优势,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双创生态。二是优化楼宇招商策略,推广“以商招商”模式,鼓励国贸集团、长江传媒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加速形成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细分领域产业集群;推动马房山站配套项目商务综合体建设,吸引酒店、超市等业态入驻,完善区域产业链条;推动七二二所改造项目转型LOFT科技园区,吸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技企业入驻,打造特色科技产业集聚区,推动城市空间焕新与产业升级。三是强化楼宇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楼宇座谈会,建立“街道、楼宇、企业”三方合作交流机制,搭建政企互动、资源共享平台,实施重点楼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提升招商成效,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大学之城建设:打造“文化+科创+生活”融合示范区

一是片区品牌升级,以武珞路“黄金十字架”为核心,以街道口片区城市更新为契机,整合七二二老武商量贩、地铁11号线商业综合体等资源,打造“船舶文化创意街区”“城市生活漫时区”品牌,形成“白天办公、夜间消费”全场景体验。二是双创生态优化,推动双创中心升级为“文化+科技”复合型创业街区,引入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吸引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三是片区联动发展,联合周边街道打造“环大学创新街区”,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企业孵化平台与社区服务功能,形成跨区域创新生态圈。

科创融合:构建“校企街”联动成果转化体系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华师创新创业中心等高校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联络站”,定期举办校企对接会,推动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落地。二是政策赋能与平台建设,宣传落实洪山区“星光科转8条”政策,对入驻理工云创城的科创企业提供租金减免、人才补贴等支持;搭建线上科技资源对接平台,实现高校专利库与企业需求库智能匹配,加速成果转化效率。三是注重人才培养输送,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培训课程和实习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科创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王峰 邓洲(通讯员 廖苑如)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