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三位劳动者荣获全省表彰!

2025-05-07 11:12   洪山大学之城  

↑点击图片展开,查看全部内容↑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全省五一劳动奖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名单揭晓。洪山区三名劳动者以扎根一线的坚守、创新突破的担当,从众多优秀劳动者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今天,让我们走近三位“追光者”,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01

王军的不凡之路

交通路上的“城市织锦人”

△王军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交通大队秩序管理中队民警(警务技术二级主任)

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王军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城市织锦人”,用他的智慧与汗水,精心编织着城市交通的有序之网。

王军,这位在公安交通岗位上坚守了近三十年的老兵,身上挂满了荣誉:湖北省优秀管段民警、武汉市“交警之星”、个人三等功……但他最在意的,还是实实在在为市民解决出行难题。

洪山区的企业曾饱受交通拥堵之苦。融创智谷园区车辆绕行远、拥堵严重,王军深入调研后,提出“两路口、一策略”方案。文化大道增设信号灯路口,渔港路优化调头车道,园区利用可变闸机应对“潮汐”车流。改造后,高峰期车辆进出等待时间减少40%,企业发展的交通阻碍被大幅清除。武汉五环天地商场也因他的“左转右置”方案,客流量回升15%,还解决了学校门口的安全隐患,企业满意度高达98%。

武汉站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每逢春运和“樱花季”,客流高峰压力巨大。王军在关键节点实施“禁左转、封转盘、增掉头、拓车道”手术,联合铁路公安协同治理。一番努力后,路网通行效率提升40%,春运期间事故率下降58%,游客对武汉的第一印象焕然一新。

街道口曾是有名的“江南堵霸”。王军以数据和技术为武器,首创动态失衡流调控模型,研发智能控制系统,还创新了人车冲突破解方案,改造非机动车道,构建勤务数字孪生系统。这一系列操作让街道口通行效率提升32%,拥堵指数下降41%,事故率降低55%,“堵点”变身“网红打卡点”。

面对老旧社区、医院周边的交通难题,王军同样妙招频出。在军威苑小区,他创新三方联动机制,开出“三剂药方”,获居民的千字感谢信和央媒报道。武珞路两大三甲医院周边拥堵严重,他首创“院内外一体化”治理模式,高峰拥堵时长缩短2小时,获患者联名点赞。

在华中师范大学,王军打造“教育、宣防、查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组建联勤队伍,改造车位,引入公交接驳系统,将电动车安全纳入课程。师生头盔佩戴率大幅提升,校园事故下降67%,该模式还在多所高校推广。

王军,这位交通路上的“城市织锦人”,始终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己任,用一个个创新举措,绣出城市交通治理的新图景,让武汉的交通越来越顺畅,城市越来越有温度。

02

王澜的教育逐梦之旅

以爱为光,点亮青春

△王澜  武汉市鲁巷中学教师

在武汉市鲁巷中学,有一位用爱与智慧陪伴学生成长的年轻教师王澜。她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着学生们的青春之路。

2019年,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王澜,满怀憧憬地走进鲁巷中学,成为七(1)班的班主任。然而,迎接她的是一群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面对这些挑战,王澜没有退缩。她深知教育要从心开始,便用照片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3000多个瞬间,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关注。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她组织排演课本剧,《西游记》里“猪八戒撞天婚”的精彩演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她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班徽、口号,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让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

在教学上,王澜不断创新。她巧妙运用多媒体,将语文知识与生动的图片、视频相结合,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课堂上,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表达。在2023年湖北省第八届中小学青年教师竞赛中,她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方法,荣获中学语文组一等奖(第一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的肯定,更坚定了她探索创新教学的决心。2024年,她在洪山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营执教示范课,为青年教师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助力他们成长。

身为鲁巷中学语文备课组长,王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她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强化教学管理,推动“轻负高质”教学。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打造研究型教研组。她创办校刊《墨染锦年》,让学生在参与编辑的过程中锻炼写作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开展“约秋夕行”“笔落新辈出”等丰富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此外,“撼天动帝大丈夫”课本剧排演、“此曲只应天上有”诗词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提升了语文素养,这些活动也赢得了校内外的广泛赞誉。

王澜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师德师风要求自己。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与学生相处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回顾过去,王澜在教育路上收获满满;展望未来,她满怀期待。她将继续用爱与智慧陪伴学生,用耐心与关怀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照片记录青春,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这场漫长的教育旅程中,王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

03

钟雷的创新征途

用坚持雕琢技术,以积累铸就不凡

△钟雷  武汉艾迪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2015年钟雷入职一家主营网络运维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网络设备维护和客户技术支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注意到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接触编程知识。通过在线课程和开源资料,他逐步学习Python语言及基础算法应用,尝试将数据处理方法引入设备运维场景。在缺乏专业工具的情况下,他基于公司现有信息系统搭建简易分析模型,通过对历史运行数据的观察分析,初步探索自动化故障预警的可行性。相关实践虽未形成完整技术方案,但为后续技术探索积累了原始经验。

2018年钟雷针对客户服务流程优化提出技术改进方案,经评估后暂未列入实施计划。他转而利用现有系统接口开发辅助性工具,通过自动化处理部分重复性运维任务,使常规故障处置效率有所提升。这一成果引起技术团队关注后,公司逐步建立跨职能协作组,整合网络运维、软件开发等专业人员,共同推进智能客服系统原型开发。在参与智慧园区建设项目时,团队结合业务需求开展算法应用研究,通过改进现有视觉识别框架,开发出适配本地化场景的图像分析模块,为后续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储备。

得知2024 年“湖北工匠杯” 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竞赛的消息后,钟雷开始系统备战。备赛期间,他和团队参考行业既有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省级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领奖时,这位工程师动情分享:"从技术支持到AI训练师的身份转变,靠的是持续积累的付出。"

经过多年积累,钟雷所在企业已具备基础AI技术应用能力,完成多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技术适配工作。团队建设方面,早期参与技术探索的成员逐步成长为技术研发骨干,形成跨部门协作模式。在技术交流活动中,他常以工作日志中的迭代记录为例,说明技术改进需要经历反复验证过程:"每个参数调整都是应对实际需求的必要步骤。"这种立足实践、持续改进的工作方式,正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基层技术人员的典型成长路径。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夏旻鸣 肖满(通讯员 何军雄 章晓娟)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