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发掘党员干部典型事迹,展现人资干部奋发有为,去年10月以来,洪山区人力资源局坚持支部主题党日“5+N”模式,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 我为党旗添光彩”分享交流活动。活动中,党员干部围绕工作中的具体事例,交流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做法经验、收获和感悟,诠释党员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的责任担当。
找准定位 照亮多面人生
“要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就是要时刻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党旗引领下,在不同角色、不同场景中灵活把握多面人生,才能服务好广大劳动者和辖区企业。”王鹏是一名军转干部,2014年底从部队转业安置到区人力资源局,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时,一方面要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打造好良好的营商环境。
王鹏在交流中谈到:“面对投诉案件时,要像对待父母,把心操的细些、再细些;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像对待子女,既要讲法,又要讲理,还要讲情,用尊重和耐心;面对劳动纠纷时,要树牢人民公仆的思想,既要换位思考理解企业,在寻找共鸣中找准切入点,又要认真倾听投诉人的意见,引导他们理性维权;面对岗位时,要做低头的孺子牛,默默地付出,静静地坚守,替国家替百姓守住民生保障关卡。”
坚守初心 立志明义笃其行
“我曾是一名时刻奔走在火场、坚守在抢险救灾一线的青年消防战士,直面生死不怕牺牲是我坚守的信念。如今在人才发展服务工作岗位上,就要深耕人才服务领域,培育新兴人力资源服务业态。”何龙是区人力资源局人才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历经劳动保障监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才发展服务等多个岗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他带领科室人员,积极组织筹划“大学之城就业节”系列人才服务活动,全面打响疫情之下援企稳岗保卫战,上门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收集整理企业岗位和用工需求10万余个。深入辖区高校和产业园区,开展校园招聘会、“春日游园会”、“就业训练营”等主题活动,助力企业招才引智,持续落实好“学子留汉”工程各项任务,持续擦亮“大学之城就业节”服务品牌。
以心交心 解答人生三问
“我们每名党员应当常用‘人生三问’来拷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以此进一步纯净入党初心、寻找入党本真。”胡权是2018年进入区人力资源局工作的。虽然他来到区人力资源局工作时间不长,但却是一位10年的“老人社”。
他和同事们一起,进校园、进园区开展政策宣讲,加强大学生实习实训引导,落实创业项目扶持,全力支持大学生在洪山就业创业。走上华中科技大学政策讲坛、武汉广播电视台“大学之声”栏目等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与大学生创业者互动交流。指导区内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70余家,有力促成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推荐了以“汉漾青年”华中农业大学彭达团队、武汉理工大学陈杉杉团队为代表的1000余个创业团队申报省、市级创业项目资助,获得扶持资金超2000万元。在援企稳岗中主动作为,在学子留汉中以心交心,他以近几年服务群众、群众企业的心路历程,解答了自己的“人生三问”。
洪山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普通党员分享工作经历和感悟,激活了全体党员的‘红色细胞’,培养了他们创业干事的责任担当,激发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为进一步树牢“23℃人社服务”理念,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立足岗位作贡献 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分享交流活动已开展7期,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全局党员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争创一流,全面激发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下一步,区人力资源局将与对口社区、人力资源企业等单位党组织开展支部联学共建,进一步深化活动成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办好为民实事,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之城和武汉创新驱动核心动力区作出新的贡献。
(医学上,23℃是人体最佳舒适温度。所谓 “23℃人社服务”标准,就是人社部门将这个“温度”注入劳动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社工作为人民”的服务理念。)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通讯员 谢楚南)
美编丨张锦涛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