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稻-鸭-虾’三不一精准技术与效益研究及产业化”启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据悉,“三不一精准”指的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渔药,精准饵料”技术体系,该项目总投入 500 万元,由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8家单位协同推进。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顺清,湖北洪山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湖北洪山实验室法人代表、华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湖北洪山实验室常务主任、副校长严建兵,洪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敏,武汉市科技局、洪山区科经局、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监利市农业农村局、石首市政府办公室及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人40余人出席会议。
姚江林代表学校向与会的领导和学者表示感谢。他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洪山实验室建设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应勇同志视察实验室的讲话精神,努力为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于项目实施,要突出生物种业,培育和研究适合项目的水稻品种和稻虾品种;要聚焦科技问题、凝练科学问题,项目要有别于技术推广,做到科学引领、技术示范;协同创新,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四个面向”,资源共享、协同攻关、成果共享。
项目首席专家顾泽茂汇报了“‘稻-鸭-虾’三不一精准技术与效益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经济效益和经费安排等。项目相关课题负责人何予卿、江洋汇报了研究方案,示范基地负责人杨永智、严斌等汇报了相关种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会学者围绕技术路线、研究边界、课题重点、指标体系、模式创新、经济效益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张启发院士总结发言,他表示,实验室不但要聚焦科学问题,还要聚焦产业问题、全产业链问题,进而聚焦品种资源、生物学基础研究、绿色品种培育、绿色生产和营养健康。“‘稻-鸭-虾’三不一精准技术与效益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要做成稻虾鸭种养体系,培育成“双水双绿”升级版。
张启发院士提出,当前水稻种业正发生重要转变,一是育种方向变革,从高产育种到绿色育种,洪山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研究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绿色食品;二是育种技术变革,从传统育种技术到基因组育种技术转变,基因组育种技术和功能基因组育种技术要成为湖北洪山实验室“安身立命”的“看家法宝”;三是生物种业内涵和外延的变革,要厘清从种业到全产业链的认识,做大做强市场和产业。
据了解,“‘稻-鸭-虾’三不一精准技术与效益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整合了“虾稻连作”和“稻鸭共作”两种模式,尝试构建“稻-鸭-虾”新的双水双绿种养体系。项目以“稻-鸭-虾”种养体系为模式,以华墨香水稻品种为核心,开展“稻-鸭-虾”最优体系和模式研究,分别解析小龙虾和鸭在该体系中的生态功能和绿色养殖技术,阐明系统能量流动与养分平衡及碳库变化,计算该模式的能量产出、营养产出和经济产出,评估“水、土、气”变化,探讨“稻-鸭-虾”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双水双绿的“三不一精准”技术体系。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通讯员 涂一铭)
美编丨张锦涛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