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正 石济恺 通讯员汪倩)10月6日中午12点整,武汉站到达层人潮涌动,刚下高铁的李女士抱着孩子,沿着崭新的地贴指引,在志愿者“一对一”文明接驳服务的协助下很快找到了出租车候车点。“跟着‘出站秘籍’走,真的很方便!”
今年国庆与中秋相逢,八天长假点燃了民众积压已久的出行热情。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武汉站在这个超级“黄金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考验。数据显示,10月1日武汉站单日往返客流突破33.7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旅客,洪山区武汉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简称“综管办”)早已严阵以待。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应急联动……一套缜密的保障机制全面启动,协调站区各单位,共同守护旅客的平安、顺畅之旅。
硬核改造:让车流“各行其道”
“现在打车确实快多了!”从深圳返汉的刘女士拖着行李箱,很快就在出租车专用通道坐上了车。“以前节假日在这里排队要半个多小时,今天十分钟就上车了。”
这一变化得益于武汉站地区综管办8月底实施的交通改造。通过对黄鹤路实施“微创手术”,将车道格局从“2+2”调整为“3+1”,设置3股出租车专用通道。这一举措让出租车、网约车与社会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同时,643、118、610三条公交线路改道高铁北二路,减少流线交叉,保障公交准点停靠。
风雨长廊:为旅客撑起“一片阴凉”
日正当中,烈日炎炎的武汉站东广场,新建的P3网约车风雨长廊下,感受着降温喷雾带来丝丝凉意的旅客们正在有序等候。
“这个设计太贴心了!”刚从黄冈走亲访友回来的王先生拖着行李箱指着长廊说,“带着老人和孩子,最怕日晒雨淋,现在可以安心等车了。”
这条于8月28日启用的风雨长廊设有13个登车点,不仅为旅客遮阳挡雨,还通过科学规划路线大幅提升了车辆周转效率。“我们现在有了专属通道,再也不用和其他车辆挤在一起了,以前是车找人,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挤在一起既拥堵又找不到乘客,现在是人找车,乘客在对应的位置上车司机们也能快速驶离。”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说,改造后他每天能多跑十多趟车。
志愿者魏杰正在引导旅客:“请往里面走,按顺序上车,网约车很快就会到,车还没到的旅客也可以打开微信扫描墙上的二维码领取100元的打车红包畅游武汉。”
“出站秘籍”:让回家的路再快一点
“打的向北看前后,网约东西走左右。地铁乘坐哪里有?1945记心头。”这首朗朗上口的“出站秘籍”正在旅客中口耳相传。“这个口诀太实用了!”大学生小陈第一次来武汉,她笑着说,“跟着口诀走,完全不会迷路。”
为让旅客高效衔接交通工具,综管办在东、西出口设置醒目标识,同时,与武汉站一道协调相关部门在一楼核心区增加地贴标识,清晰标注网约车、出租车、地铁的乘车方向,还总结出朗朗上口的 “出站秘籍”。同时,铁路交警部门会同铁路相关部门开展东、西平台交通标线优化举措,目前已完成东西平台优化调整。
“出门最怕停车难,没想到这次来接人停车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紧张”家住汉口的闻先生一边坐在车里打游戏吹空调一边实时沟通着亲友的出站进度。
据了解,武汉站除了原有的3个社会停车场(共2464个车位)外,还协调新增了4个社会停车场,停车位增长51%,特别是位于白云路两端的停车场,极大的缓解了白云路一直以来的拥堵问题。
这个假期,洪山区武汉站地区综管办用一场全方位的保障“大考”,证明了其应对超大客流的组织管理与服务能力。每一项优化、每一次引导、每一句问候,共同汇聚成假期里最安稳的依靠,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奔赴团圆与诗意的路上,走得顺畅,行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