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政协洪山区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区内科创企业提质增效、老年大学课程内容优化赋能老年人幸福生活、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医育融合服务完善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等重要领域,与区政府进行民主协商,并听取专委会专题协商发言。
科创企业发展量质齐升
近年来,洪山区立足“大学之城”资源禀赋,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体系,全区科创企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强化全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量,委员建议扩大全区“技术经理人”队伍规模,优化人员结构;建立技术经理人工作补贴制度,强化经费保障,激发工作动力;推行“哑铃型”技术经理人运行模式,提升对接效率;推动机构组团,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培训和考核,提升服务质量。
“老有所学”赋能“老有所乐”
洪山区以区老年大学为引领,以24所社区老年学校为支撑,打造“1+N”老年教育体系,推动老年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聚焦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委员建议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地域特色与精准适配;丰富课程资源,填补短板与强化赋能;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强化质量监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与稳定性;统筹资源破解场地制约,深化社区延伸服务,推动课程建设从“有供给”向“高品质”升级,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与幸福感。
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洪山区积极鼓励辖区企业“走出去”,1-8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但仍存在外贸体量较小、产业关联偏弱等问题,委员建议制定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级政策;围绕优势产品和服务大力开拓海外目标市场;坚持引进人才和自主培育人才相结合,大力培育外向型经济人才;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开拓海外市场;依托大型外贸企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出口;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尽快突破外向型经济发展瓶颈。
医育融合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洪山区常住人口175万人,0-3岁婴幼儿2.6万人,托育服务机构151家,达到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目标。为进一步破解“幼有所育”民生难题,委员建议打破部门壁垒,统筹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监督评估,共同探索“托幼一体化”模式;依托省级、区级妇幼保健院资源打造区域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加强医育、保育和教育复核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儿童保健“关口”前移。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许永周表示,将充分吸纳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政治协商聚共识,群策群力促发展。紧扣发展脉搏,精准聚焦关键领域;深入调研分析,建言务实有前瞻性;深耕专业领域,发挥行业治理优势。二是问题导向谋发展,真抓实干见成效。全力激发科技创新发展优势,营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加强医育融合,促进教育医疗养老量质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是勇担使命展作为,恪尽职守显担当。当好政协制度的践行者,架好政民互动连心桥,奏好共同发展协奏曲,以担当作为凝聚高能级大学之城建设合力。
区政协主席刘劲松指出,此次会议锚定重要领域协商区域发展,选题“知情明政”、协商“思想交融”、建言“集思广益”,参政议政更显实效。今年以来,区政协坚持强化政治引领,学习教育成效显著;围绕中心聚势赋能,参政议政精准有力;履职为民坚守初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履职活力充分激发,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刘劲松强调,迈入第四季度,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服务高能级大学之城建设贡献政协智慧。要深化思想铸魂,以理论武装“凝聚人心”;强化提案工作,以提、办实效“凝聚智慧”;优化协商路径,以经济、民生“凝聚共识”;启动全会筹备,以高质量全会答卷“凝聚力量”。
会上,部分常委、委员作协商建言及补充发言。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廖宇智(通讯员 陈杨玉琬)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