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鱼跃龙门闹元宵,非遗风采共传承”文明实践活动在洪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活动以非遗为主线,包括品尝非遗糖画和制作非遗手工鱼灯两部分,吸引了辖区30余名居民参加。
“我要一个小兔子图案。”“我要这个宝剑图案的。”活动还没开始,制作糖画的桌子就已经被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围得严严实实。小朋友们的眼睛紧紧盯着锅里正在融化的糖,希望快一点品尝到甜甜的糖画。
△小朋友们排队等待非遗糖画制作。
“非遗糖画的糖是由麦芽糖和水按照固定比例提前熬制好的,想要画好糖画,要多学多练,才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一幅画。”非遗糖画传承人黄老师说,同时黄老师手中勺子里黄褐色的糖均匀流下,不到1分钟,一只蝴蝶图案的糖画就制作完成了。
在品尝完非遗糖画之后,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这些习俗都是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渐渐流传下来的。随后,现场的居民们亲手尝试了非遗手工鱼灯的制作过程,从一个个鱼灯碎片,到组装成头部、身体等各个部位,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一盏盏亮闪闪的非遗手工鱼灯就制作完成了。
“将鱼灯点亮的这一刻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鱼灯的制作比想象中要更加困难,我们是从半成品直接拼装的,还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创造非遗鱼灯的手工艺人真的很了不起。”参加活动的杨女士说。
△小朋友们展示非遗手工鱼灯作品。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2025“‘新’声‘洪’亮”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洪山区“‘新’声‘洪’亮”文明实践品牌自2024年创建以来,持续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引入多元文化和多种活动形式,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今年将继续邀请先进典型、高校名师、非遗传承人、文化文艺团队等参与,持续擦亮“‘新’声‘洪’亮”文明实践品牌,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不断铸牢文化自信。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