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聚焦洪山基层治理:选育管用造新血 激活队伍添活力

2025-02-05 09:33   洪山大学之城  


“楼上漏水到我家了,帮我解决一下吧。”“我看这病,医保如何办理报销呢?”“我刚搬过来,可以借阅这里的图书吗?”……在洪山区珞南街道四眼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年轻的90后干事们正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居民答疑解惑。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而准确地回应着居民的各种问题。

“说起社区工作者,以往人们想到的是居委会大爷大妈,可现在活跃在社区里的都是一个个有想法、有活力的年轻人。”一名热心的居民说。

洪山区所辖192个社区,为武汉市社区最多的城区,常住人口超175万,人口规模庞大、利益诉求多元、治理任务繁重。对社区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为了解决社区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洪山区累计招聘社区干事868名。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已达270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九成。

年轻干事们脑子活,创新意识强,在日常服务居民的同时,还创意出各种新鲜有趣的服务项目。比如,每年的寒暑假,为解决居民们孩子无处寄托的问题,他们主动承担起了“科技保姆”的作用,开展了以“创意无限,打印未来”为主题的3D系列科普活动,并打造了以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为科普受众对象的遥感科普馆,将最新的科技知识和AI前沿信息分享给孩子们。

新鲜的血液给社区增添了活力,那么如何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呢?

卓刀泉街学雅芳邻社区的一名干事告诉记者:“刚工作时,我缺乏处理各类问题的经验,社区书记就手把手地教,同时鼓励、要求我参加区里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和技能比赛,习得了专业知识,心里有了底气,解决居民的问题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洪山区致力于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体系,让社区工作者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除了依托社区书记传帮带,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的相关培训,近两年共计培训社区工作者3000余人次。除理论培训外,区级层面设“比武擂台”,11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比拼实绩、创新及感悟;街道层面则开展“两委”成员、社区干事能力竞赛,促进社区工作者互学互进,明确服务思路,激发工作干劲。

“能力上去了,薪酬待遇也要有保障。”武汉市洪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举办考前培训。目前全区65%的社区工作者取得了社工证,取得中级社会工作师职称的人数也占到了持证人数的近三成。”    

提高薪酬待遇的同时,洪山区还着力打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上升渠道,每年都会对社区工作者定向招考公务员、事业编,让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有更好的发展方向,留得住人,更留得住能人。“在为居民服务的同时,我不仅获得了成就感,更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光明前景,我在这里工作非常安心。”四眼井社区一名社区干事说。

洪山区的队伍建设只是武汉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全省率先建立“4岗18级”职业体系,着力健全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旨在让社区工作者们有更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获得感。武汉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人才选择加入到社区工作者的队伍中,为社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廖宇智(通讯员 梅玲)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