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7日,“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的主会场活动在四美塘文化公园举行。作为长江文化季艺术季的十大活动之一,“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精心选取了长江干流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13个省区市的2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等多个门类。
2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洪山区承办的“非遗正青春·武汉大学生非遗创意设计及作品展”人气火爆,在“绽放文化精髓——创造发展”“引擎时尚潮流——非遗生活”“赓续 非遗文脉——技艺传承”三个展区,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洪山辖区高校,带来了众多精美绝伦的非遗创意作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非遗团队带来了辑珠手工艺品,蝴蝶造型的发簪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武理工大学的非遗作品——汉绣编钟组包造型独特,以荆楚青铜编钟文化为灵感,手工纺织的土布辅以植物染色技艺,装点汉绣和民间刺绣,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纺大学子运用汉绣的细腻针法、缠花的精巧构造、阳新布贴的独特风格、西兰卡普的多彩纹理,精心创作出了一系列服装、背包、生活饰品等,生动展现了荆楚地区非遗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创新诠释与实践成果。
墙上精心布置的装饰场布,是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开放大学以植物扎染技艺所创作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复杂工序组合设计而成,不仅体现了匠人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与追求。
“大学生的优秀作品展也是非遗的延续,正所谓‘非遗正青春’,大家来这里可以感受到青春的气息。”洪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洪山区坐拥35所高校,素有“大学之城”的美誉,这次从全市遴选了10多所高校的240多件优秀作品进行展出,涵盖汉绣、布艺、年画、纸艺、漆器、雕刻等手工艺,均来自辖区高校青年学生之手。
近年来,洪山辖区众多高校相继开设非遗专业、开办非遗研培班、开展非遗学术研究,培养了众多年轻非遗人才。同时,高校里还活跃着80余支大学生非遗社团,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或非遗+科技、或非遗+研学、或非遗+时尚,使非遗平添了青春的力量。
现场,一台木质纺织机织布机引来小朋友的围观,百布堂展出的粗布色彩艳丽。近年来,百布堂将传统技艺与年轻设计碰撞,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非遗传承,将产品送进了社区、星级酒店,以创新的产品和年轻的团队来取得市场的认可。
武汉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漏洞百出”花样怪,“剪纸沈”之称的沈松柏,以工匠精神将百花百鸟、人物传说、风土人情刻画于方寸之间,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他不仅走进学校传承剪纸技艺、在武汉开设展览,还曾赴海外参加文化交流。武汉剪纸省级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俊安的原创作品《凤翱九天 百鸟来朝》,民俗味十足且寓意丰富,作品内汇集多种鸟类,众鸟来朝的繁盛景象,象征着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
展出的还有《花骨朵·荆楚魅力旋转百宝盒》《楚香袅袅系列桌摆套件》等洪山区非遗作品,人气超高。其中,“百宝盒”工艺采用中国非遗技艺——螺钿镶嵌技艺和榫卯结构做出旋转机关,用厚螺钿嵌成黄鹤、白云、黄鹤楼、太阳等图案,用手轻轻扭动,好似一朵花般呈现在人们眼前,颇具荆楚特色。
“楚香袅袅”是一款由非遗楚香和湖北省博物馆联名的文创产品,受到广大市民欢迎。楚香非遗传承人韩雪说:“我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二十四节气芳香疗法,同时结合自制水晶香珠手串、颂钵来达到疗愈的目的。”现在,楚香在上海、大连、荆州、北京、吉林等地皆有传承基地。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