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洪山辖区企业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榜项目“马应龙药业中药软膏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共同开展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旨在遴选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树立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的排头兵,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洪山辖区内共6家企业获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称号,其中国家级3家。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公元1582年,是一家集医药工业、大健康、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四大业务板块于一体的集团型企业。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细作,马应龙在核心领域形成了品牌、品质、价格、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连续20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开展智能化升级,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需求敏捷感知和产供销协同的中药软膏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核心产线智能装备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水平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走进公司厂区综合制剂大楼二楼的软膏车间,提、放、灌、拣、装、码、运……10余米长的生产线上,各类自动化设备快速运转,身着蓝色工服的操作员在生产线旁巡检,一辆辆装载着物料的AGV智能搬运车在生产线和仓库之间来回忙碌。
“上管、灌装、分拣、装盒、在线检测、打包成箱、自动转运等工序一气呵成。”马应龙药业集团生产中心六车间负责人说,经过智能化改造,单条生产线的操作人员从十几人降至4人,生产线上的主要流程已被自动化设备“包干”。
AGV智能搬运车具备地图学习、自动避障、5G定位等技术特点,会自己坐电梯、然后把药品送到系统自动分配的指定库位上去,全程实现无人化自动转运,特别是在夜间的时候,它也可以自己工作、充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得益于“5G+工业互联网”赋能,仅软膏生产车间,就安装了千余个5G数据采集装置,通过“设备网联化”让设备数据互通,实现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沟通,让中药产业智能化生产成为现实。
在综合制剂大楼的中控室,企业的工业智联平台上实时显示着设备、工艺、质量、仓储、能源等各项动态指标。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和分析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流程数据,实现所有出厂药品全生命周期可溯源管理,智能制造工厂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洪山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湖北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智能制造示范培育力度,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通讯员 苏晓情)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丨张宾 审稿丨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