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美好家园②丨梨园街道:建共享球室,居民“共管”助力健康幸福生活

2023-10-24 09:56   洪山大学之城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当下,武汉市洪山区正聚焦群众需求,在调查研究上下实功,持续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认真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

在洪山区委宣传部指导下,洪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系列报道,聚焦民生、聚焦基层,多角度展现洪山区“共同缔造”的典型做法、实践成效,同时借助调查研究,帮助辖区街道和社区全面准确掌握“共同缔造”的意义和方法。今天,我们带您走进洪山区梨园街道武铁佳苑社区。

“反抽!好球!”周末的午后,一阵阵欢呼声从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道武铁佳苑社区19栋楼的架空层传来,新建的共享乒乓球室里正进行着一场友谊赛,小区居民看得好不热闹。

去年8月之前,架空层还是灰尘扑扑、堆满杂物。然而,经过梨园街道武铁佳苑社区联同小区业委会和武汉铁路局工会、小区志愿者共同协调,架空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成为环境舒适、宽敞明亮的“共享球室”。

改造存分歧,楼栋长逐户解心结

“在小区的架空层进行改造,最开始居民们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今年65岁的杜国强,是武铁佳苑社区19栋楼“共享球室”管理组组长,也是该楼栋党支部的委员,他全程见证和参与了球室“从无到有”。

杜国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仅投票统计就花了半个月,约60%居民同意修建共享乒乓球室,另有30余户居民建议改造成为休闲场所,还有40余户居民因担心存在噪音问题不同意进行改造。

“要把有限的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扎根基层社区几十年,武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王姣斌深知,充分征求广大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是解决小区改造中居民意见不统一的最佳方案。

武铁佳苑社区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分为东区和西区,有近5000户,加上流动人口约1.6万人,能有一个就近的室内活动休闲场所,成了居民多年来的共同心愿。在社区的带领下,杜国强和邻里长刘年年一户一户地走访,最终成功解开了不同意改造居民的心结。

球室初建,居民众筹搬来旧桌椅

球室前后投入公共收益近36万元,在小区18栋、19栋、30栋架空层,建起3个球室,并在每个球室配备了休闲文化区,休闲座椅、储物柜、电风扇等一应俱全。

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铁佳苑社区看到,原本破旧的地面,铺上了崭新的木色地板,斑驳的墙面被刷上了绿色的乳胶漆,休闲座椅整齐排列。据悉,得知正在建设球室,居民还热心地从家里找来衣服挂钩、纱窗、拖把等,“你拿一点,我凑一点”,在大家的“众筹”下,球室变得格外明亮、干净、舒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球室建好了,室外的花园也迎来了蝶变。曾经黄土裸露、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清理了垃圾,补栽了草坪,同时也硬化设置了部分车位,并且修建了一个停车棚。看着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当时反对改造球室的居民,也开始转变态度。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天,我们正在楼下打球,住在3楼的婆婆正在往楼上搬沙发,由于沙发太大,进不了电梯,正在为走楼梯发愁。”乒乓球爱好者仲铁生告诉记者,当时几名球友二话不说,一起出力将沙发搬上了楼。后来才知道,这个婆婆正是当时的反对者之一。经过这件事,婆婆终于体会到了球室带来的益处。

“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现在大家经常见面,就连邻里关系都变得更融洽了!”仲铁生说道。

居民当家共管,自发组建管理服务队

“以前,健身要去外面的体育馆,办卡花钱,距离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球,又近又方便,还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身心愉悦不少。”共享球室受到居民的热捧、点赞,越来越多的球友加入进来。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7岁。每逢周末、节假日,总能见到居民们切磋球艺的场景。

为了规范球室管理,社区居民自发报名,组成了义务管理组,每组8名居民,负责球室每日的清洁、秩序维护等事务。大家还共同起草了球室管理公约,规定了球室的开放时间,提出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等规定,近百名球友自觉遵守,形成了全民管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杜国强曾经也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由于腰部曾经做过手术,现在基本没有打球,一向热心快肠的他,主动承担起管理19栋球室的任务。杜国强笑着说道:“即使我打不了球,但是能为大家做好服务,看着大家打球,我也很高兴。”

支部建在楼栋里,“共管”带来新变化

“社区治理,党员先行,我们推行的‘支部建在楼栋里’,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尤其是在共享球室的改造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社区党委书记王姣斌介绍。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武铁佳苑社区现有自管党员1000余人,其中来自武汉铁路局的离退休党员占98%。近年来,社区党委不断加强与武汉铁路局直属机关党委和离退处的紧密联系,对在原单位表现突出的老党员、老干部,通过选举推荐他们担任社区支部书记,并以“能人效应”“模范效应”去选拔一批支部委员。

目前,社区共设立了29个“楼栋党支部”,党支部均结合楼栋分布、楼层高低等具体情况设立,确保实现“组织全面覆盖、工作有效开展、班子坚强有力、堡垒作用明显”。同时,以此为基础,推选出26名“楼栋管家”,带领自管党员、下沉党员认人、认事、认亲,形成“居民需求及时发现、分级响应、协同处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小区事、支部领、大家谋”。

“我们楼栋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是电梯通风差,闷热难耐,希望能有所改善”“我们楼栋居民反映较多的是蚊虫滋扰,散步总被蚊虫叮咬,十分闹心……”在由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警务室组成的“五方联席”会议上,楼栋长们充分讨论近期收集到的居民反映的问题及需求,针对共性问题商议解决方案。

业委会在议事微信群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将风幕机、灭蚊灯的选择、安装、后续管理等事宜形成决议,在小区进行公示。最终,在110台电梯里全覆盖添置风幕机;在东区、西区均匀分布安装38台草坪灭蚊灯。这样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居民需求和意见,引导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事项、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的“共管模式”,给小区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改变。

深耕“五共”理念,居民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今年以来,梨园街道深耕‘五共’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打造共同缔造工作品牌。”洪山区梨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以武铁佳苑社区为试点,探索创立“五共、五员”工作法,让群众做列车“信号员”“驾驶员”“乘务员”“检修员”“乘车员”,打造“幸福列车”品牌,前后谋划共同缔造实事项目数十项,引导社区居民群众、党员、共建单位、下沉单位等3000余人次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同时,梨园街道重点对5个区级试点社区进行打造。依托东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打造“共同缔造议事厅——下沉党员之家”;省电社区、鹏程社区、新世纪社区立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和当前工作重点,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年轮驿站”“红色驿站”“宜居花园”等建设,让居民做幸福家园的管理者、建设者,不仅调动了居民的热情和智慧,还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 王峰(通讯员 马璐璐 胡一练)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丨张宾  审稿丨蔡庆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