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创新 产业用地 洪山区政协委员献智开“良方”

2021-12-15 21:01   洪山大学之城  


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产业用地高效利用、创新老旧小区管理、促进北港工业园升级、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树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12月15日下午,政协洪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侯伯云等9名区政协委员立足洪山,精准把脉、献智“开方”。

瞄准“幸福宜居”打造“虎泉印象”

祖统民宗组 候伯云

虎泉商业街曾经与吉庆街、江汉路、司门口、光谷步行街一样,是响彻武汉的休闲娱乐打卡地。这里不仅拥有人杰地灵的古寺圣地、高等学府,而且是数十万学子饱读诗书、眺望人生、播种初心的地方。

随着原虎泉市场拆迁完毕,打造“虎泉印象”正逢其时。建议结合虎泉片区的地域文化特点,朝着幸福宜居新样板的目标,对虎泉片区整体设计、统一包装,打造一个以古寺、辛亥烈士陵园,民国大总统陵园为东湖记忆;打造一个绿色、人文、慢行、宜居、浪漫的情景式体验型虎泉漫步街区;打造一个能给莘莘学子留下“乡愁”记忆,给外来游客感受洪山文脉,洪山发展印记的街区——“虎泉印象”。

从“改”旧小区到“创”新生活

社法组 周蜜

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体现为气派、美观的高楼、建筑,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旧街巷。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城市发展,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需“面子”“里子”共同提升。

目前,洪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存在推进难、资金筹措难、统筹协调难、后续管养难等问题,建议在“改”字上面下足功夫,科学编制规划,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改造进度。在“创”字上面下足力气,制定责任清单,加强部门协作,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打造示范标杆。在“治”字上面做足文章,推动“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做实“三方联动 ”,不断提升小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水平。

健全完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城建组 莫文婷

目前,洪山区各街道均已成立了综合执法中心,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开展违建查处、环境综合整治、油烟噪声、建筑垃圾控管、燃气管理等工作,但仍存在综合行政执法力量未完全下沉、衔接不顺畅、保障不足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加强领导,处理好新旧职能关系,成立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权责清单的分类管理制度。建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动协调”协调机制,建立日常监管与集中处罚的资源共享、协作有力的工作机制,建立与街道职能相适应的财政保障制度,制定出台配置标准化行政执法辅助性设备设施的规定,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保障,认真制作典型性案例,及时解决“不敢查”“不会查”的问题。

加快推进北港工业园区升级改造

金融商贸组  胡晓晖

建议以北港为出发点,以高新大道为轴,形成“一轴两翼”创新发展格局;以“中央创智区”建设为切入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创新创业,留住人才,激发城市活力;依托北港工业园特色产业基础,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大学之城、科技创新之城发展契机,依托洪山区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充分利用园区现有产业,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区域发展重点,在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检测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通过培养本地企业和引进高成长、龙头型企业,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将北港工业园打造成洪山区新兴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推进产业用地高效利用

城乡统筹发展组 王军振

洪山区共有 39 个城中村,自 2004 年城中村综合改造全面启动以来,有 33 个城中村完成改造任务,由于定位不清,闲置产业用地仍蓄势难发,不让闲置土地“晒太阳”成为当务之急。

产业用地是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的养命地,做好产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城市经济二次腾飞的基础。建议成立区级领导主导的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对各村集团产业定位与发展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强规划与控制,谋求差异化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发展动力;加强人才培育,选好领头雁、培养团队,进一步提升村集团领导班子的能力素质水平。

领航特教发展彰显洪山温度

教育组  鲍立泉

洪山区现有盲校和二聋校两所特校,在校学生 400 人,在普校设立了四所随班就读中心校,现有随班就读学生 247人。辖区内视障儿童和听障两类残障儿童少年入学率 100%。

近年来,为了“办好特殊教育”,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洪山区不断建立机制、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建议进一步优化特教教师团队结构,稳定特教专业人才;加强域内特殊教育宣传,依托大学之城打造大学生特教青年志愿者团队 ;扩展特教资源中心建设,强化两段延展,实现特教全口径覆盖,在全国率先打造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特教体系 ;加大特教科研,优化残障儿童认定标准,努力彰显洪山温度,推进特殊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卫组 邬丹

近年来,洪山区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多元化医疗联合体建设,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2 家,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议加强与辖区优质公立三级医疗资源的深度合作,鼓励公立医疗机构连锁化办站,补齐“社区卫生服务 15 分钟健康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改革,实行政府指导价、基本药物制度、一般诊疗费“三 统一”;组织动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特色专科创建,建立区属优质医疗资源,升级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做好定向定点医学人才培养,建立大医院专科医生长期、定向下沉社区机制,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搭建洪山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科技和工业组  袁颂东

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建议洪山区为传统产业企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洪山区得天独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科技资源,建立“产业互联网”“技术需求——供给”“创新团队及高层次人才”数据库等线上服务平台窗口。

同时,依靠行业专家,对各平台建设内容进行细致规划,首先针对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方向开展相关建设工作。此外,通过打基础、活机制、抓提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整合高校科研成果等举措,助推洪山区的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和快速发展。

树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文体组 汪金媛

剧场虽小,意义却并不小,办好小剧场文化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南湖小剧场位于洪山区文化大厦一楼,设置座位400 个,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余场,是洪山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目前,剧场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剧场宣发和管理团队、没有固定的演出计划等问题。为了让小剧场“活起来”“火起来”,建议由政府出资完善小剧场配套设施,坚持以公益性演出为主,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把小剧场打造成“价值引领新阵地”“艺术表演大舞台”“百姓娱乐好去处”“文化展示新窗口”,让“周末南湖看戏 共享亲子时光”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选择、新时尚、新习惯。

区委副书记、区长严中兴对委员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9位委员的专题发言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论证充分,一是有高度,课题选得准;二是有温度,贴近民生紧;三是有厚度,调研工作实,对政府工作“思想破冰”有很大的启发。区政府将进一步畅通与政协组织的联系渠道,着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政治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效办理、认真回复、积极吸纳,为政府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智慧和力量。希望区政协进一步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调研视察、协商监督、反映民意,在洪山大建设、大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展现更大作为,齐心协力推动大学之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肖满 王峰 高正 邓洲 汪万军 徐帅

美编丨张锦涛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