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疾控为健康洪山筑起宣教和检测两道“防火墙”

2021-12-02 21:32   长江日报  


近年来,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卫生健康局党委领导下,结合本区特点整合医疗资源,秉持为群众办实事、促健康的理念,在艾滋病、新冠肺炎等疾病防控、食品与环境卫生监测等方面,积极探索具有洪山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新做法。他们对各类疾病预防控制的宣传教育常抓不懈,紧盯监测哨点,提升检测水平和技能,默默奉献,勇于担当,为全区居民筑起健康防火墙。

健康宣教创新形式 入脑入心讲实效

11月28日,洪山区“世界艾滋病日”关艾接力·有奖问答活动在网络上传播推广,得到网友们的积极转发和参与。网友们参与小程序艾滋病知识和预防技能答题后,就能获得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健康大礼包一份。

12月1日上午,洪山区在武汉理工大学运动场举办大型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高校师生们来到这里,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争当义务防艾志愿者和宣传员。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组织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宣教系列活动。

预防艾滋病等传染病,了解疾病特点、树立防护意识,宣传教育是第一道防线。一直以来,区疾控中心持续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力求每一场宣教活动入心入脑有实效,助居民筑起科学防病防火墙。

该区常住人口170余万,辖区有35所高校,近60万名大学生,是全国知名的大学之城。青年学生是艾滋病防制的重点人群,该区疾控中心抓住这一重点,与辖区高校和单位合作,形成区校协作、教防结合的新模式。

其中,高校防病宣教机制讲求实效,抓住了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在高校开展大型集中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覆盖全体入学新生;二是在“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周期间,宣教防制资源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有效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区疾控中心在各高校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合下,与校学工部、校红十字会、校团委、校国际交流部、青协志愿者以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邀请资深专家培训,统一设计定制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和宣传礼品,配合信息化平台、展板及媒体等,增大宣传力度。每年线下针对大众群体组织“艾徒步”、“打卡挑战赛”、防艾文艺晚会、健康骑行等现场活动。

全区今年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近60场,发放宣传手册共20余万册,发放安全套2万余只。部分高校还开设艾滋病防制通选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制定针对学生、老年人、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等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扩大宣传、扩大检测、扩大治疗。

一场场宣教活动,一个个防制措施,在居民和学生心中,形成一道抵御疾病的坚实防线。

建立监测网络 提升检测本领

预防和控制疾病,仅有宣传教育还不够,扩大检测、发现并控制传染源是重点。洪山区广泛建立监测哨点,绷紧监测系统敏感性这根弦,提高检测水平,摸清疾病传播本底,为针对性控制疾病打下基础。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艾滋病如此,应对其他疾病亦然。预防和控制疾病,关键是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做到“五早”,检测是最前沿的关口。

一直以来,洪山区疾控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建起监测和预警前哨,筑牢疾控的检测体系,与各类疾病和病毒面对面较量,在平时工作中提升本领,在应急处置中锻炼队伍。

仅今年前9个月,该疾控中心检验科对冷链食品及外环境标本新冠检测,达16万余件。这些样本来自集贸市场、商超、医疗机构、交通站点和工具、快递站点、公共厕所、隔离酒店等重点场所。

在监测和检测传染病等方面,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协助各个科室,完成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筛查、结核病病原学检测等工作。血吸虫、疟疾等地方病检测检验工作持续进行。完成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集中隔离点消毒效果监测计2407件、7221项次。

在食品、环境等公共卫生监测中,区疾控中心也有出色表现。完成食源性疾病和国家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点监测项目,开展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用菌类1000多个项目的检测。采样监测辖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游泳池水及室内空气、公共用品等公共场所样本1200多件11000多项。此外,还组织开展了5000余名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调查,积极推广全民营养膳食。

每一次采样、监测,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们大海捞针般地寻找疑点,核实证据,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战斗中提升疾控本领,为居民健康放哨预警。

疫情袭来 与病毒面对面较量

去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随之拉开。

该区疾控中心全员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检验科11名职工,放弃休假,取消行程,立即投入到战斗中去。他们接到命令,连夜组织学习并建立洪山区疑似和确诊病例标本采集、接收、转运、检测、灭菌等操作流程。

每一个样本的处理和提取,都是检测人员与新冠病毒近乎“零距离”的接触。他们和援汉专家一起,分3个班次,24小时轮流上岗。他们佩戴N95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期间不能吃喝、不能接打电话、不能上厕所,沉心静气、一丝不苟盯紧把严核酸检测重任,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完成标本的核对、提取、加样、扩增等程序,紧盯每一个操作步骤,专注熟练地进行操作,争分夺秒完成实验、出具检测报告。

每个操作步骤不能出现丝毫失误,稍有疏忽他们都将面临意外暴露感染的危险。在持续的工作中,他们加样加到胳膊酸痛,拧管盖拧到指头麻木,盯标本盯到眼睛红肿,尽管已经精疲力尽,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做好实验室清洁、消毒、结果录入上传等工作,为下一班工作不留“尾巴”。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检验科11名同志规范操作无一人感染。

2020年抗疫保卫战期间,该中心检验科持续无休,辗转洪山区发热门诊医院、集中隔离点、监狱、戒毒所、精神病院、养老院、复工企业、复课学校等地,开展21万余人次核酸检测采集送检工作,培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做好阳性结果复核,为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 | 长江日报

美编丨张锦涛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