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小事”放心上:老旧小区成绿色花园 下沉党员变楼栋医生

2021-11-24 20:53   洪山大学之城  


“我们小区叫‘绿之苑’,可之前因为小区停车位紧张,车辆见缝插针乱停,经常轧坏绿化带。”家住5栋的居民屈光明介绍,“现在不一样了,在街道的帮助下,小区不仅增设了休闲活动场地,还增加了绿色长廊,如同把植物园搬进了小区里,住得特别舒心、惬意。”

环境美化,老旧小区改造“促生态”

据悉,绿之苑小区位于洪山区卓刀泉街道,建成于1999年,因建成时间长,小区存在道路破损严重、树木生长无序、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满足小区居民的改造需求,街道多次协调洪山区房管局、施工单位、社区开展需求调查,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经过改造后的绿之苑小区,重新安装了整套消防系统,增设了休闲活动场地和绿色长廊,入户花园和中庭广场“焕发新生”,小区彻底“绿”了起来。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有助于改善环境,让“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在荣军医院生活小区,经过消防管网、屋面防水的系统施工以后,原本的安全隐患已消除,同时经过园林绿化、停车场改造后,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道路铺设干净整齐,绿化设计错落有致,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场所优化,便民服务设施“显生机”

今年以来,卓刀泉街道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做细做优做实。优化居民生活场所,提供方便居民的“小设施”“小场地”,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在省建五公司小区里,一座小小的遮阴凉棚建成,让这里的居民们有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建成于上世纪的省建五公司小区,老年住户占比较大,居民们通常喜欢聚集在小区小广场里闲聊放松。小广场之前虽有安装有健身设施,但并未设置座椅。且在夏天,空旷的广场并无遮荫纳凉的地方。街道在充分了解民意后,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最终建起了这座小凉棚,并配备休闲椅。“这里安装了座椅后,也不用自己搬凳子出来了,真好!”坐在小凉棚休息的老人们开心谈论着。

为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南湖锦园小区以党建为纽带,精心打造了集法律咨询、民政救助、支援帮扶等一体的便民服务驿站。“年纪大了,腿脚实在不方便,社区工作人员特地来家里把我接到驿站来理发。”88岁的刘婆婆动容地说道,依托小区驿站,社区开展了公益理发活动,往来的居民络绎不绝。除了多种多样的便民活动,小区驿站还为居民提供免费热水、应急药物、便民雨伞等多项服务,让社区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服务强化,特色医疗服务“益生活”

“高压171、低压91,必须吃药控制了。”“血糖7.7,偏高了一些,要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甜的。”在保利蓝海郡社区居民徐荣胜老人家中,给两位老人逐一测完血压、血糖后,“楼栋医生”马涛细细叮嘱。

保利蓝海郡社区居民接近1万人,其中老年人占比约三成,存在不少慢性病患者和医疗知识欠缺的高龄居民。社区通过整合前期摸排居民户时发现,社区有约200名医务人员。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社区特聘其中的23名下沉党员为“楼栋医生”,分散到16个楼栋的29个单元,他们进入各单元楼的居民微信群为居民提供问诊咨询、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宣讲等多样化服务,还为社区35名高龄、独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制“一对一”帮扶套餐,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贴心医疗服务。

近年来,社区健康保健体系在不断完善,在街道指导下,金泉社区教师小区配备了自助测量仪器等医疗设备,并定期联系社区医生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通过积极协调辖区资源,邀请真爱妇产医院在社区积极推进女性健康公益普查和知识宣传,邀请武汉爱尔眼科洪山医院为居民进行眼健康义诊和开展眼健康科普知识宣教,多种特色医疗服务有益居民身心健康,使群众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肖满(通讯员 白佳威 刘晚)

美编丨张锦涛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