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武汉军运会刚刚落幕,在军运村大放异彩的“疾控卫士”高德IR236系列智能型红外人体体温监测系统,又搬到了第28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现场。该系统利用先进红外热图像技术,可以在不进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大范围移动人群进行检测。
16年前的“非典”,让名不见经传的高德红外一举成名;16年过去,高德红外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与美国同步的国产红外“芯”。基于该芯片的“高德红外造”探测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这一切,源自高德红外为企业发展植入的“红色芯”——一直被企业视为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的党建工作。担任高德红外组件研发室主任的王立保,正是“红色芯”上众多“元器件”之一。

引领党建“红色芯” 铸就中国红外“芯”
“王立保很忙的。”10月31日,得知记者要采访王立保,高德红外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余小小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为自己身边的优秀同事感到骄傲;担忧的是一心扑在研发上的王立保是否能够挤出时间。好在一通电话之后,王立保答应接受采访,但有一个前提,他希望记者不要介意采访随时可能会中断。
不忘初心带好头
2012年,王立保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当时,导师挽留他留所工作,美国名校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国内多家科研院所也向他伸出橄榄枝。面对一般人求之不得的平台和机会,王立保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到武汉一家民企——高德红外工作。
彼时,他了解到,高德红外正在打造第一条国产红外“芯”生产线,急需低温制冷机研发人才。从本科到博士,王立保攻读深低温制冷专业十几年,曾参与国家急需的空间星载长寿命脉管制冷机研究。很快,时年28岁、已有6年党龄的王立保加盟高德红外,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负责人。
高德红外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曾说,“高德红外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强盛、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扶持;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就是架起党与企业的‘连心桥’,培育企业发展的‘根’和‘魂’”。在思想上与企业保持高度一致、情感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认同,让王立保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红外探测器芯片涉及数十个专业,300多道工序。我们却只懂其中2个专业。”王立保回忆,围绕企业研发初期制定的长期规划,公司组建了8人小组,他是其中一员。“项目刚起步,一切从零开始,人员要自己培养,设备要自己采购调试。”王立保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开始不分昼夜吃住在车间,不知疲倦奔波于各地,不言放弃为团队成员尤其是党员加油鼓劲。最终,凭借共产党员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韧劲,他们成功了。
如今,高德红外已拥有3条国际先进的红外探测器生产线,实现了探测器的国产化。2016年,王立保荣获“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被推选为“湖北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企业党委的引领和王立保等党员先锋的带动下,一支信念坚定、技术过硬的工匠型党员团队正在发展壮大。据统计,2010年至今,企业新发展党员2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研发、生产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牢记使命为人民
红外探测是指先探测目标红外热辐射,然后将探测结果转换成肉眼可视图像的技术。它能够在全黑环境或恶劣气候条件下提供稳定可靠的观测,目前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以及汽车自动驾驶、安防、消防、物联网、工业、气象、医学等民用领域。
“我国此前不掌握这一技术,西方国家长期实行材料、技术和设备三封锁。”王立保介绍,低温制冷机是制冷红外探测器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因为只有在零下200℃的环境下,实现光电转换的芯片才能正常运转。这个成人拳头大小的“铁疙瘩”,对精度的要求是微米级的,比人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还要细。
一个功能件万向球节,仅一粒花生米大小,却承担着联动、调向、密封、支撑等关键作用。为做出高精度的加工件,他和团队寻遍全国几十家加工企业。在工厂,做了上百次工艺试验,反复打磨终获成功。而类似的关键部件,制冷机上竟有20多个。半年多后,首台低温制冷机成功试机,高纯材料生长技术、0.5微米芯片加工技术等也相继被攻克,成功打破了发达国家对红外“芯”的科技垄断,实现了中国红外“芯”的国产化。
当前,高德红外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王立保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一线研发人员,又是在民企工作的老共产党员,要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企业壮大、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王立保表示,希望通过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多。
采访手记:
正如王立保预料,本次采访多次因他手头的工作而暂停。从他身上,记者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种是略显惶恐:中途离场,他觉得自己很失礼;操心研发,他偶尔会出神;面对荣誉,他总是谦虚推卸。另一种是镇定自若:谈及理想,他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聊到研发,他对每一个环节都如数家珍;说到学术,他处处严谨滴水不漏。我想,这不正是共和国老一辈科学家身上“舍身铸盾、苦心孤诣”的宝贵品质吗?
(通讯员:张宾 杜微波 邓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