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山区珞南街道防疫一线,活跃着一群博士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踊跃报名参与核酸检测和“六类人员”排查等各项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有速度,更有温度。

女博士,高举双手现场“揽生意”
“你好!这边!这边!请出示您的微信健康码或者身份证,我来给您录入信息。”在理工大学西社区十五亩地核酸检测现场,周凰高举着右手向排队的居民示意。周凰是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博士生,也是十五亩地小区的居民。8月11日下午,看到微信群里志愿者招募令,周凰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武汉理工大学西社区的网格员谢楚韵,“我报名”3个字脱口而出。
在采集点,她把这句招呼居民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嗓子喊哑了,干脆就用手不停地挥舞着,继续高效、正确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居民信息录入。嘴上说着辛苦,但是当社区再次招募志愿者时,周凰第一时间又报了名。“感觉整个人处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空间里面,眼罩上面全是雾气但还得死命睁大眼睛,因为穿着防护服不能喝水,不是太舒服。”说起穿防护服协助核酸检测的经历,周凰打心里觉得“不轻松,真的很累,更别说医护人员。”
“虽然周老师知道有风险,但就是非常肯定要参加。”网格员谢楚韵说,“通知几点开始,周老师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录信息,重复性的动作使得手腕酸疼还仍要坚持完成,身为网格员的我很感动!”

一下班,就转战志愿服务“新岗位”
无独有偶,35岁的耿海宁是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博士生,从前几天理工大西社区开展“六类人员”信息排查开始,耿海宁每天晚上下班后就直奔社区,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做好信息的核实排查,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次社区开设核酸检测点位,她又一次奔向了“新岗位”。
“奶奶您别着急,先坐好,手机我帮您看看,后面的请大家排好队!”因为下雨,看着年龄偏大的一位老人正为调不出健康码而着急,耿海宁的一句话,便让老人吃下了“定心丸”,很快帮助老人完成了核酸检测。有了这一次的经验,耿海宁干脆提议,增设老年人“绿色通道”,她这一组专门给老人提供引导服务。除了帮助居民扫码,她还格外注意不断提醒大家戴好口罩、排队间隔1米,保护好自身安全。
“耿老师其实家里有需要照顾的小孩,但是一听我们需要熟悉电脑操作的志愿者,耿老师就把小孩托给家人照顾,冒着雨赶来了。”理工大西社区副主任刘莹说,无论是前几天骄阳似火,还是这次冒着雨来,居民们都很配合。

拼手速,志愿服务名额要靠“抢”
近日,武大测绘社区发出志愿者“招募令”,拟召集多名熟悉小区情况的志愿者支援核酸检测采样和排查工作,30个名额迅速被“一抢而空”。
“手速比不过年轻人,但是精神劲儿不能输,我还是要来贡献自己的力量。”57岁杜志强说道。他是武汉大学遥感重点实验室教工、博士,同时也是社区四支部书记。只要单位没事,杜志强都会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只有把我们的家门守护好,居民们才会安心!”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水,他就继续引导进出小区的居民扫码测温。
跟杜志强在一起值守的志愿者钱俊,今年也已经50岁,是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博士,这段时间正忙着协助社区搞好“六类人员”排查。“我对这小区很熟,这个任务我必须参加!”一笔一表、跑上跑下,钱俊铆足了劲头,挨家挨户敲门“扫楼”,看着登记表上写满的字迹,他是说不出的满足。回到社区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找到副书记罗婠核对底本信息。“钱博士严谨的研学态度充分体现在了工作中,值得我们学习。”罗婠感慨。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邓洲(通讯员 赵浩宇 黄银)
美编丨张操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
